2015, 感动中国的一次科技评选
请让他们专心做学问,别分散他们的精力,代表我自己对大家表示感谢!他们都有国家培养计划,希望有机会看到他们的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并有机会用到或者享受到,他们带给人类的福祉! 感谢栏目,我终于找到一个这样的栏目,这样的圈子,希望能够有这样的更多的圈子分享,感谢!
——网友李传海
他们都是中国新锐科技人物,不管是谁排前,是谁排后,对个人来讲请不要看重,在我们心中,他们就是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希望![强][强][强]
——网友窑娃
2015中国十大新锐科技人物评选活动推出一周,反响热烈,好评如潮,让小编们疲惫之余,倍感欣慰。
正如网友指出,我们精心挑选的三十位候选人,都非常优秀,都是中国的希望。评选只是一个载体,而我们的主旨是普及科学,宣扬成绩卓越的青年学者,展示中国科技的巨大进步,并激励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前行。我们很高兴的看到,这些努力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们也选出部分网友的倾情表白,和大家共勉。
借此机会,我们将部分候选人资料做了更新,同时将评选活动提前至12月31日结束,以避免不必要的干扰。请大家继续关注支持并期待一月中旬的颁奖典礼!参与投票可点击以下蓝色链接,或者拉至文章底部。幸运粉丝将有机会抽取总价值三万元的奖品。
周荣斌
阐明NLRP3炎症小体调控机制 (Cell)
入选工作:Dopamine controls systemic inflammation through inhibition of NLRP3 inflammasome, Cell 160, 62-73. doi: 10.1016/j.cell.2014.11.047
周荣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在科大生科院获得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其后曾在瑞士洛桑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获得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Cell发表论文,发现神经递质多巴胺可以很好地抑制巨噬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从而抑制IL-1等炎症因子的分泌,并可以通过其受体DRD1诱导NLRP3的泛素化和降解,为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干预靶点。
赵永生
研发打印光子学器件,可与硅光子学工艺同类型器件媲美 (Science Advances)
入选工作:Organic printed photonics: from microring lasers to integrated circuits, Science Advances 1, e1500257. doi:10.1126/sciadv.1500257
赵永生,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2000年青岛大学本科毕业,2007年获中科院化学所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西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获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作为通讯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论文,在利用打印液滴刻蚀聚合物薄膜形成阵列的同时,以液体边缘为模板形成了完美的回音壁模式谐振腔结构,有效地将光束缚在其中形成光学谐振,可与现有的硅光子学工艺得到的同类型器件相媲美,为打印光子学器件带来广阔的机遇。
赵宁波
建立空分复用系统通用模型,可用于高容量通信系统设计 (Nature Photonics)
入选工作:Capacity limits of spatially multiplexed free-space communication, Nature Photonics. doi: 10.1038/nphoton.2015.214
赵宁波,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讲师。1996-2001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读本科,2003-2008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读博士。作为第一作者,在Nature Photonics发表论文,建立了新型空分复用系统的通用模型,并借助此模型分析和比较了各种复用系统的线性容量极限,其传输效率、总容量和总复用维度均超过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轨道角动量复用系统,对未来的高容量通信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赵立东
开发高性能热电转换能源材料, 可用于废热回收和热管理 (Science)
入选工作:Ultra-high power factor and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in hole doped single crystal SnSe, Science. doi:10.1126/science.aad3749
赵立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分别在2001年和2005年获得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原阜新矿业学院) 学士和硕士学位,2009年获得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博士学位。其后曾在法国巴黎十一大学和美国西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作为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在Science发表论文,巧妙利用硒化锡 (SnSe) 材料独有的电子能带结构和多谷效应,将其在300-773K宽温区范围内的热电性能大幅提高,使同时具备性能优异、储量丰富而且环境友好的热电能源材料成为可能,可用于高效废热回收与热管理。
张远波
揭示二维材料结构与电磁特性 (Nature Physics, Nature Nanotechnology)
入选工作:
1. Quantum oscillations in a two dimensional electron gas in black phosphorus thin films, Nature Nanotechnology 10, 270-276. doi:10.1038/nnano.2015.91
2. Gate-tunable Topological Valley Transport in Bilayer Graphene, Nature Physics. doi:10.1038/nphys3485
张远波,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获年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学士、经济研究中心双学士;200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博士;其后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IBM从事博士后研究。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获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Nature Nanotechnology和Nature Physics发表论文,前者在薄层黑磷晶体中实现高迁移率,表明黑磷已经成为在电子学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二维明星材料;后者成功在双层石墨烯中通过栅极电压调控谷自旋输运,可用于信息处理,将会极大地节约能量,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张锋
揭示先天性脊柱侧凸发生的机理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入选工作:TBX6 null variants and a common hypomorphic allele in congenital scoliosi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2, 341-350 . doi: 10.1056/NEJMoa1406829
张锋,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获华东理工大学学士学位,2007年获复旦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其后曾在美国贝勒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入选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获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领导团队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论文,首次解析了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进一步的基因测序分析将缺失区域内的TBX6基因确认为致病基因,为先天性脊柱侧凸早期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揭示其它复杂疾病的病因提供了新的思路。
晏宏
阐明小冰期西太平洋热带辐合带动力学 (Nature Geoscience)
入选工作:Dynamics of the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during the Little Ice Age, Nature Geoscience 8, 315-320. doi:10.1038/ngeo2375
晏宏,中科院地球环境所研究员。1986年出生,2012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博士学位,2015年晋升为地球环境研究所最年轻的研究员,同年获基金委优秀青年资助,成为该项基金设立以来最年轻的获资助者之一。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Nature Geoscience发表论文,对过去千年亚洲-澳大利亚季风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其变化模式和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热带辐合带的收缩可能与小冰期期间太阳能量输出的减弱有关, 并利用多个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证实了这一现象。该工作对西太平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晏宏近年来在Nature子刊发表的第三篇研究论文,不到30岁已经成长为该领域的一流学者。
徐海君
发现昆虫长短翅型分化的开关 (Nature)
入选工作:Two insulin receptors determine alternative wing morphs in planthoppers, Nature 519, 464-467. doi:10.1038/nature14286
徐海君,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副教授。2001年,浙江大学学士;2006年,浙江大学博士。其后曾在美国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和Indiana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从事博士后研究。获得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在Nature发表论文,在昆虫学领域原创性地发现了调控褐飞虱翅型分化的“分子开关”,在进化发育生物学和昆虫翅型可塑性发育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被评审称为代表了多型现象分子机理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肖百龙
阐明机械敏感离子通道结构 (Nature)
入选工作:Architecture of the mammalian mechanosensitive piezo1 channel, Nature 527, 64-69. doi:10.1038/nature15247
肖百龙,清华大学医学院和清华-北大生命科学中心研究员。200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加拿大University of Calgary,获心血管和呼吸科学专业博士学位。其后曾在美国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从事博士后研究。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Nature发表论文,首次报道了哺乳动物机械力敏感离子通道Piezo蛋白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对Piezo蛋白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 为理解其离子流通、机械力感受及门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翁红明
预测并发现外尔费米子 (PRX)
入选工作:
1. Weyl semimetal phase in noncentrosymmetric transition-metal monophosphides, PRX 5, 011029. doi: 10.1103/PhysRevX.5.011029
2. Experimental discovery of Weyl semimetal TaAs, PRX 5, 031013. doi: 10.1103/PhysRevX.5.031013
翁红明,中科院物理所凝聚态理论与计算实验室副研究员。2000年南京大学物理学系本科毕业,2005年获南京大学物理学系理论物理博士学位,其后曾在日本从事博士后研究与工作。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作为第一作者,在PRX发表论文,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预测砷化钽 (TaAs) 晶体等同结构家族材料是外尔半金属,立即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国际上众多实验小组都投入到了竞赛般的实验验证工作中,并最终发现外尔费米子。这一工作,也入选英国物理学会Physics World 2015年度十大物理突破和美国物理学会2015年度八大“标志性进展”。
王一国
揭示代谢性疾病中肝脏脂代谢紊乱的分子机制 (Nature)
入选工作:The CREB coactivator CRTC2 controls hepatic lipid metabolism by regulating SREBP1, Nature 524, 243-246. doi:10.1038/nature14557
王一国,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2001年和2007年在曲阜师范大学和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获学士和博士学位,其后曾在美国索儿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并获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发表论文,报道了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CREB) 的转录激活因子 (CRTC2) 调控脂代谢的信号通路,揭示了代谢性疾病中肝脏脂代谢紊乱的重要分子机制。
王瑶
科幻小说《Let's have a talk》在Nature发表
入选工作:Let's have a talk, Nature 522, 122. doi:10.1038/522122a
王瑶,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本科,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硕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以“科幻作家夏笳”的笔名,写了十一年科幻小说,是“八零后”青年科幻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她的作品多次获得“科幻世界银河奖”和“华语科幻星云奖”等国内重要科幻奖项,短篇科幻小说被陆续翻译为英语、波兰语和意大利语。今年,以“Let's Have a Talk” 为题的科幻小说,发表在Nature,成为中国少有的在Nature杂志发表文章的人文工作者。
王健
二维超导量子相变 (Science, PRL) 及三维拓扑狄拉克半金属 (Nature Materials, PRX)
入选工作:
1. Quantum Griffiths singularity of superconductor-metal transition in Ga thin films, Science 350, 542-545. doi:10.1126/science.aaa7154
2. Observation of superconductivity induced by a point contact on 3D Dirac semimetal Cd3As2 crystals, Nature Materials. doi:10.1038/nmat4456
3. Anisotropic Fermi Surface and Quantum Limit Transport in High Mobility Three-Dimensional Dirac Semimetal Cd3As2, PHYSICAL REVIEW X 5, 031037 (2015) doi:10.1103/PhysRevX.5.031037
4. Detection of a Superconducting Phase in a Two-Atom Layer of Hexagonal Ga Film Grown on Semiconducting GaN(0001), Phys. Rev. Lett. 114, 107003 (2015)(Editors’suggestion) doi:10.1103/PhysRevLett.114.107003
王健,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学院,2006年获中科院物理所博士学位,其后曾在宾州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获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任科技部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负责人 (小973首席),荣获2015年第二届马丁伍德爵士中国物理科学奖。以共同通讯作者,在Science、PRL和Nature Materials、PRX发表论文。前者首次在低维体系以及超导体系中发现和证实量子Griffiths奇异性,为对超导等量子体系中量子临界行为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视野,其Science文章被同期Science专题评论;后者在三维拓扑狄拉克半金属Cd3As2单晶表面用钨针尖做硬点接触实验发现接触区域变成超导体,为探索拓扑超导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验手段,并为最终实验证实拓扑超导体和Majorana费米子开辟了新的途径。Majorana费米子可被用于拓扑量子计算。
汤富酬
揭示基因表达网络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Cell) 和干细胞衰老机理 (Science)
入选工作:
1. The Transcriptome and DNA Methylome Landscapes of Human Primordial Germ Cells, Cell 161, 1437-1452. doi: 10.1016/j.cell.2015.05.015
2. A Werner syndrome stem cell model unveils heterochromatin alterations as a driver of human aging, Science 348, 1160-1163. doi: 10.1126/science.aaa1356
汤富酬,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导。1998年获北京大学遗传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北京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其后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获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作为共同通讯作者, 在Cell 和Science发表论文,前者系统地研究了人类多个发育阶段原始生殖细胞 (PGC) 的转录组和DNA甲基化组,为研究人类生殖细胞的表观遗传调控、早期胚胎全能性的建立、干细胞向精卵定向分化以及DNA甲基化的隔代遗传等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后者首次揭示了异染色质的高级结构失序 (disorganization) 是人类干细胞衰老的驱动力之一,为延缓衰老及研究和防治衰老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和思路。
聂军胜
揭示黄土高原土从何而来 (Nature Communications)
入选工作:Loess Plateau storage of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derived Yellow River sediment, Nature Communications 6, 8511. doi:10.1038/ncomms951
聂军胜,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教授。2000年、200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美国罗德岛大学海洋研究院,获博士学位,其后曾在德克萨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荣获2013年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傅承义青年科技奖、2013年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2014年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 2015年“刘东生青年地球科学家奖”。作为第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说明黄河从青藏高原东北部搬运来的物质储存在黄土高原,首次证明不能用海洋沉积物来推断青藏高原晚新生代剥蚀强度,解释了海陆沉积物记录的晚新生代高原/山脉剥蚀强度不一致的矛盾。
陆朝阳
完成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工作 ,物理世界年度突破 (Nature)
入选工作:Quantum teleportation of multiple properties of a single quantum particle, Nature 518, 516-519. doi:10.1038/nature14246
陆朝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2004年中国科大本科毕业,2011年获得剑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并获得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支持。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Nature发表论文,完成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工作,打破了国际学术界从1997年以来只能传输基本粒子单一自由度的局限,为理解和展示量子物理的一个最深远和最令人费解的预言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发展可扩展的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入选Physics World 2015物理学年度突破大奖。
鲁兵安
研发高性能快速充放电铝离子电池 (Nature)
入选工作:An ultrafast rechargeable aluminium-ion battery, Nature 520, 324-328. doi:10.1038/nature14340
鲁兵安,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副教授。2004年考入兰州大学物理学基地班,2008年保送兰州大学凝聚态物理,导师谢二庆教授,2012年获得兰州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四年时间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12-2014年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副教授,2015年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教授。2014年-2015年斯坦福大学化学系访问学者,师从世界著名化学家戴宏杰教授。目前主要从事新型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储能领域中的应用。近两年来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ure、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 Energy等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刘志华
发现了通过细胞内囊运输调控肠道稳态的新机制 (Nature Immunology)
入选工作:Commensal bacteria direct selective cargo sorting to promote symbiosis, Nature Immunology 16, 918-926. doi:10.1038/ni.3233
刘志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9年于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 ,2005年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其后曾在美国国立卫生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并获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Nature Immunology发表论文,首次揭示了LRRK2通过调控潘氏细胞中的囊泡分泌而特异性调控抗菌活性物质溶菌酶,从而发挥控制肠道感染的重要作用,不但为炎症性肠炎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为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发现了新策略,而且在分子水平揭示了潘氏细胞独特生理功能的细胞生物学基础。
刘红荣
冷冻电镜揭示病毒内部聚合酶和病毒基因组的三维结构 (Science)
入选工作:Cryo-EM shows the polymerase structures and a nonspooled genome within a dsRNA virus, Science 349, 1347-1350. doi: 10.1126/science.aaa4938
刘红荣,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湘潭大学博士毕业,曾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冷冻电镜生物大分子三维重构、电子显微学、生物分子成像、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在Science发表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电子显微图像重构对称失配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新方法,首次揭示了病毒内部基因组及其聚合酶的三维结构,从方法学上开启了研究包括病毒基因组在内的对称失配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大门,将对结构生物学前沿研究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康振辉
研发高效率光催化剂, 可用于水分解与再生能源存储 (Science)
入选工作:Metal-free efficient photocatalyst for stable visible water splitting via a two-electron pathway, Science 347, 970-974. doi: 10.1126/science.aaa3145
康振辉,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2005年获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其后曾在香港城市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获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入选中组部青年拔尖计划。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Science发表论文,报道了一种新型碳纳米点-氮化碳纳米复合物光催化剂,可以利用太阳能实现高效的完全分解水,而且具有价廉、资源丰富、无污染、稳定性高等优点,对于推动太阳能制氢的清洁能源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黄军就
世界首次成功编辑人类胚胎基因,引起广泛关注 (Protein & Cell)
入选工作:CRISPR/Cas9-mediated gene editing in human tripronuclear zygotes, Protein & Cell 6, 363-372. doi:10.1007/s13238-015-0153-5
黄军就,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2004年中山大学学士毕业,2009年中山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博士毕业,主要从事干细胞多能性调控和诱导分化机制研究和早期胚胎发育机制研究。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Protein & Cell发表论文,使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修改导致地中海贫血的β珠蛋白基因,属于世界首创。实验取得了成功,但也显示出该技术在医学应用的巨大障碍。哈佛干细胞生物学家George Daley称,“我相信这是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编辑修改人类胚胎基因,因此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性工作。”
关启安
证明Demailly关于理想乘子层的强开性猜想 (Annals of Mathematics)
入选工作:A proof of Demailly's strong openness conjecture, Annals of Mathematics 182, 605-616. doi: 10.4007/annals.2015.182.2.5
关启安,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2011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工作主要是用分析的方法讨论一些多复变和复几何,复代数几何相关的问题。作为第一作者,在数学顶级期刊Annals of Mathematics发表论文,用一种出乎意料而巧妙的方法,解决了法国数学家Demailly提出的关于理想乘子层的强开性猜想,其相关研究,“Effectiveness of Demailly's strong openness conjecture and related problems”,也在Inventiones Mathematicae发表。这是关启安连续两年在Annals of Mathematics发表论文。
傅宗玫
揭示空气污染对气候变暖敏感性, 指引治理及政策规划 (Nature Climate Change)
入选工作:Positive but variable sensitivity of August surface ozone to large-scale warming in the southeast United States, Nature Climate Change 5, 454-458. doi:10.1038/nclimate2567
傅宗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研究员。2000年和2002年在台湾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7年获得哈佛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博士学位,2010年入选北京大学百人计划。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Nature Climate Change发表论文,报道气候变暖将导致植被密集地区的地面臭氧浓度增加,危害人体及生态系统健康。这些结果解决了国际大气化学界关于臭氧对气候变暖响应方向的长期争论,并对东亚、南亚、西欧、美国东南部等地空气污染的长期治理及政策规划有重要意义。
段德芳
预测硫化氢高温超导体,并被实验验证,物理世界十大突破之一 (Scientific Reports)
入选工作:Pressure-induced metallization of dense (H2S)2H2 with high-Tc superconductivity, Scientific Reports 4, 6968. doi:10.1038/srep06968
段德芳,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2005年学士毕业于聊城大学,其后在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习,2010年获得第十五届全国高压学术讨论会优秀青年论文奖,2011年获得博士学位。2015年入选吉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作为第一作者,在Scientific Reports发表论文,准确预测 (H2S)2H2化合物在高压下的超导临界温度达到创纪录的191K-204K,可在地球表面自然温度下实现。这一预测随后被德国实验团队验证,测量其临界温度为203K,引起巨大轰动。高温超导硫化氢的发现,入选英国物理学会Physics World 2015年物理十大突破,硫化氢也被Nature誉为首次理论预测并为实验验证的高温超导体。
邓鹤翔
发现气体在金属有机框架物的额外吸附与有序排列 (Nature)
入选工作:Extra adsorption and adsorbate superlattice formation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Nature 527, 503-507. doi:10.1038/nature15734
邓鹤翔,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2007年在复旦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2011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化学博士学位,曾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发表论文,首次发现了小分子在限域空间中的有序自发聚集,加深了人们对于聚集态分子行为的理解,并且揭示了气体分子与孔材料的协同作用机制,为气体分子的分离、富集、转化等应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尤其对社会中广泛关注的温室气体CO2的富集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仇焕广
评估水资源约束与我国粮食安全的平衡并提出可持续发展方案 (PNAS)
入选工作:Balancing water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food security in China, PNAS 112, 4588-4593. doi: 10.1073/pnas.1504345112
仇焕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学博士学位,其后曾在荷兰自由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在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工作。2012年获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3年入选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青年全球领袖 (Young Global Leader)”。与合作者在PNAS发表论文,评估假设在用水效率低和水资源较为短缺的区域减少农业用水,对我国水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影响,对如何在保持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条件下节约农业用水、保障粮食安全、保持生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程晓
发现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海洋驱动并加速南极冰架减退 (PNAS)
入选工作:Ocean-driven thinning enhances iceberg calving and retreat of Antarctic ice shelves, PNAS 112, 3263-32683. doi: 10.1073/pnas.1415137112
程晓,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1998年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2001年武汉大学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专业硕士毕业,2004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毕业。其后曾在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2009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长期从事极地研究,曾三赴南极、三赴北极,是我国极地科学领域的杰出青年科学家。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PNAS发表论文,报道南极大陆周围一些大冰架缓慢增长的同时,许多尺度较小的冰架崩解加剧,并快速萎缩。该发现表明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作用对南极冰架的崩解起着越来越令人担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陈焱
开发全新的厚板折展机构,可广泛用于各类工程结构折叠 (Science)
入选工作:Origami of thick panels, Science 349, 396-400. doi:10.1126/science.aab2870
陈焱,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1993年至1999年在吉林工业大学攻读学士和硕士学位,2000年至2004年在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任助理教授,2012年加入天津大学。作为第一作者,在Science发表论文,从空间机构运动学的基础理论出发,开创性地提出了全新的厚板折展机构学理论模型,实现了折纸结构与厚板结构运动学的等价,解决了厚板折纸问题,可用于卫星太阳能帆板、空间天线反射面、建筑结构,以及人体自然腔道狭小空间下手术器械折展机构设计等。
陈炜
创造大面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 (Science)
入选工作:Efficient and stable large-area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inorganic charge extraction layers, Science 350, 944-948. doi: 10.1126/science.aad1015
陈炜,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硕博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008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其后曾在香港科技大学和日本国立材料与物质研究院从事博士后与访问研究。作为排名第一的共同第一作者,在Science发表论文,报道首次在国际权威机构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取得大面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国际最高效率认证结果,填补了权威太阳能电池效率记录表的该项空白,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更加接近产业化。
鲍捷
研发胶体量子点光谱仪,可用于航天,智能家居和物联网 (Nature)
入选工作:A colloidal quantum dot spectrometer, Nature 523, 67-70. doi:10.1038/nature14576
鲍捷,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讲师,博士生导师,入选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2006年清华大学本科毕业,2010年获布朗大学博士学位,其后曾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Nature发表论文,报道基于胶体量子点制作微型光谱仪的新方法,并被同期Nature专题评论。这一光谱仪微型化的新突破为制作高性能、低造价、体积小于智能手机摄像头的微型光谱仪铺平了道路,未来应用包括太空探索、个性化医疗、微流控芯片实验室诊断平台等。
评选面向大众开放,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投票,至2015年12月31日结束。每人请投票10人左右,得票排名前十的候选人获选2015年中国十大新锐科技人物。整个流程公开透明,杜绝黑箱操作。
候选人与获奖者,都将获得知社专门定制的精美奖章与奖品。我们也将举办后续活动,帮助获奖者及候选人对接产业与资本。
参与投票的ID,将有机会抽取总价值三万元的各类礼品,包括: 一等奖苹果手表(3);二等奖英文原版科技图书(15);三等奖U盘(50)以及神秘礼品。
声明:因为综合考虑学科、单位及地域分布的特点,候选名单难免有遗珠之憾,如有疏漏,欢迎评论指出,并敬请谅解。
活动主办:知社学术圈
致谢支持:牛津仪器 Springer 清华海峡研究院 中国硅酸盐学会 Journal of Materiomics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 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 清华校友青年学术交流协会 清华大学XIN中心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 雷锋网 科研帮 欧美内参
投票请扫描二维码或点击文章底部左下角“阅读原文”(英文: Read more) 进入知社学术圈微信公众号投票页。
喝茶聊天心有灵犀,钻研切磋触类旁通
论文技巧,基金攻略,大家访谈,高黑科技
回复“目录”或“分类”,浏览知社更多精华。长按二维码识别,可以关注/进入公众号进行回复。